实体店流量认知纠偏三步法

[复制链接]
admin 发表于 2025-7-23 01:58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admin
2025-7-23 01:58:27 25 0 看全部

实体店流量认知纠偏三步法
识别并纠正实体店对“流量归属”的认知偏差,是帮助商家摆脱对公域平台依赖、掌握自身命运的关键 [1, 2]。这种偏差的核心在于,实体商家往往误认为外卖等公域平台会“给予”他们大量流量,而没有意识到他们实际上是在不知不觉中,将本该属于自己的、门店周边社区人群的流量“反哺”给了这些平台,之后再花钱去“购买”或“赎回”这些本就属于自己的流量 [1]。
要帮助商家理解并纠正这一偏差,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步骤:
1. 绘制“流量循环图”,用“熟人关系”类比打破抽象感 [1, 3]
◦ 核心认知偏差: 商家认为流量是平台给的,而非自己所有或“反哺”给平台的 [1]。
◦ 纠正方式: 将抽象的“流量”概念生活化,用商家熟悉的“街坊邻居”和“中介”来类比 [3]。 * 可以告诉商家,就像小区门口的杂货店,老主顾(街坊邻居)是其自带的“流量”,无需付费 [1]。 * 但当这些老主顾通过平台下单时,平台便掌握了他们的喜好和购买习惯(例如,王阿姨每周买酱油,李大叔周三买鸡蛋) [3]。这些本是商家自己的“街坊”,现在平台比商家更清楚他们的信息 [3]。 * 平台会借此让商家花钱(例如,投放优惠券)去“转告”本就是自己老客户的顾客前来消费,这笔钱花得非常冤枉 [3]。 * 更甚者,商家辛辛苦苦通过平台获得的新客户(如隔壁楼的赵姐),其信息也会被平台掌握,平台甚至可能在下次将这些客户推荐给竞争对手 [3]。
◦ 这种类比能让商家直观地感受到“自己的客人被平台‘借走’,还要花钱赎回来”的荒诞感 [3]。
2. 用“成本账”戳中痛点,让商家看到“隐形损失” [4]
◦ 核心认知偏差: 商家对“钱”的敏感度远高于“逻辑”,他们可能未能意识到因平台抽成和流量流失造成的隐形损失 [4]。
◦ 纠正方式: 通过具体的数字计算,让商家直观感受损失和收益 [4]。 * 短期账(单次订单): * 举例说明:一份20元的外卖,平台抽成20%就是4元。如果一位老主顾每周通过平台下单3次,一年下来,商家就要为此多支付平台4 × 3 × 52 = 624元 [4]。 * 对比强调:如果商家引导顾客加微信直接下单,这624元就是纯利润,还可以通过微信发放“到店核销券”将顾客拉回毛利率更高的到店消费 [4]。 * 长期账(客户资产): * 阐明通过平台下单的顾客信息(是谁、多久来一次、爱买啥)商家无法掌握 [4]。这导致平台一旦提高抽成,商家要么被迫接受,要么面临客户流失的风险 [4]。 * 对比强调:如果这些客户都在商家的微信群里,商家就能掌握客户信息,知道谁是老客户、谁可能流失,从而通过定向优惠来留住他们 [4]。即使平台抽成提高,商家至少拥有一个“保底”的客户群,不怕被平台“卡脖子” [4]。
◦ 这种算账方式能让商家突然意识到,他们可能不是在“赚平台的钱”,而是在“给平台打工”,甚至将自己的“饭碗”交了出去 [4]。
3. 给出“最小成本验证”,让商家敢迈出第一步 [2, 4]
◦ 核心认知偏差: 商家并非“想不通”,而是害怕“改变太难”,对脱离平台或改变现有模式存有顾虑 [2, 4]。
◦ 纠正方式: 建议商家进行一个小测试,用事实来打破对“平台依赖”的幻想 [2, 4]。 * 建议商家尝试:在来店消费的客户结账时,主动提出“加个微信,下次微信下单减2元,还能直接帮您留货” [4]。 * 一周后观察效果: * 是否有一定比例(例如20%)的老客户愿意加微信 [4]? * 这些加了微信的客户中,是否有一半会直接通过微信下单(从而省下平台抽成) [4]? * 在微信上发布“明天到店消费送个小配菜”的优惠后,是否有人专门来店里消费(提高到店率,提升毛利率) [4]?
◦ 这种“小成本测试”能让商家亲眼看到,这些客户原本就属于他们,只是之前没有被“攒”起来 [2, 4]。一旦攒起来,不仅能节省平台抽成,还能让客户更频繁地来店消费,这才是商家自己的“家底”,谁也抢不走 [4]。
通过将抽象的逻辑“裹上‘生活化的类比’、‘算得清的账’和‘能落地的小测试’这层‘糖衣’”,商家就能“尝到改变的甜头”,同时看清“被平台收割的真相” [2]。当他们意识到“自己的流量自己攒,比花钱买别人手里的香”时,纠正认知偏差便水到渠成了 [2]。
就像一位厨师,如果他总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来接单,即使客户是回头客,每次点餐的交易数据和客户偏好都掌握在平台手中。平台就像一个“经纪人”,不仅每次抽成,还可能把这位厨师的“老顾客”推荐给其他餐厅。而当厨师意识到,他可以通过自己的微信群或小程序直接与老顾客互动,那么他不仅省下了“经纪人”的费用,还真正拥有了客户的联系方式和消费习惯,这样无论“经纪人”涨价与否,他都有自己的“食客基础”,不用担心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




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

admin当前离线
管理员

查看:25 | 回复:0

联络与沟通
  • 联系电话
    18068344921(徐先生)18952466415(徐先生)
  • 公司邮箱
  • 公司地址
    上海市浦东新区浦电路57号三楼8338室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